多個獨立消息源向21世紀經濟報道證實,鳳凰醫院集團(下簡稱“鳳凰集團”)旗下的北京菲尼克斯醫院管理公司(下簡稱“鳳凰醫療”)11月14日舉行推介,正式啟動其香港上市程序,並將於本月18日招股,29日掛牌,初步擬籌資2億美元(約15.6億港元)。
此前國內隻有上市公司投資醫院,而鳳凰醫療作為醫院運營商上市尚屬首家,被投資界人士評論“具有開創意義”。
不過,登陸資本市場,隻是打開了投資營利性醫院的資本退出通道,非營利性醫院的資本回報問題仍然懸而未決。要落實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幹意見》(國發[2013]40號文),還需要後續政策支持。
走通上市渠道
鳳凰集團是國內最早的醫院運營商之一,前身為吉林創傷醫院,由女商人徐捷於1988年創立。1995年在深圳開設第二家醫院,其後逐漸參與多家公立醫院和國有企業醫院的投資或托管。
目前鳳凰集團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股份製醫院投資管理集團,旗下包括五所直營醫院和兩家管理公司(在海外注冊的加拿大鳳凰醫院管理公司和在國內注冊的北京菲尼克斯醫院管理公司),全國管理總床位數超過3400張。
鳳凰集團的上市時機,與前述國務院40號文形成完美呼應,但其實集團內部對此謀劃已久。一方麵,經過多年發展,集團資產總盤子足夠大,團隊成熟;另一方麵,這應也是集團高管們的要求。
“我離開的原因之一就是老板遲遲未落實上市計劃”,一位曾長期供職於鳳凰集團的醫療投資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作為內地首家赴港上市的醫院運營商,鳳凰集團頗受資本市場的追捧,承接其IPO的包括高盛、德意誌銀行以及交銀國際。
交銀國際的報告稱,鳳凰醫療估值介於42-59億元人民幣,預測2014年市盈率可達23.2至32.8倍。德銀的報告更將其估值叫高至65-99億元人民幣,相當於預測2014年的市盈率介於27-41倍。
德銀解釋,主要原因是鳳凰醫療的增長前景較美國和亞洲同業更佳,並預測2014年其營業額及純利潤將分別有24%和40%的增長。
某內資投行的醫療行業分析師認為,上述估價很大程度上來自國內醫療第一股的概念,香港市場應不會給出這麼高的定價。但他同時表示,醫療投資股回報周期偏長但非常穩定,長期看好,很受投資者的歡迎。
業內人士認為,醫療投資為數不多的退出方式包括長期持有分享增長收益、多家醫院合並上市,以及與保險公司合作等。鳳凰醫療已走通其中一途,這顯然將對資本投資醫院產生激勵。
資本做大做強,也將反推醫療市場的發展。曾先後任職於蘇州九龍醫院和南京明基醫院的原上海新華醫院某主任醫師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感歎,資本規模越小越是急功近利,醫院運營往往不規範,也很難成為公立醫院的競爭對手從而改變醫療市場格局。
非營利回報難題
對於國內社會資本辦醫的廣大市場而言,鳳凰醫療上市的意義不能被高估。一方麵,資本市場並非總是看重基本麵,有時也會追捧概念,這對醫療行業的發展將缺乏實質性推動。
一位醫療投資行業的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透露,鳳凰醫療的真正興趣未必在於把醫院搞好,佐證之一是他們收購醫院後很少追加投入,有時還沿用原來的二手設備。
更為重要的另一方麵是,在絕大多數國家,非營利醫院是醫療市場的主體,非營利醫院的投資者一般不能通過資本市場獲得回報,但我國目前的政策體係沒有解決其回報問題,這將成為社會資本投資醫療機構的最大障礙。
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關於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123號文)規定,申請免稅資格的非營利組織,財產及其孳息不用於分配,“投入人對投入該組織的財產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財產權利”。
據了解,上述文件及其地方落地版本並未完全實施,但顯然給社會資本帶來很多顧慮。在醫療行業民營化較早啟動的江蘇省宿遷市,金陵藥業控股的宿遷市人民醫院趕在2010年7月起變更性質,登記為“營利性醫院”。該院黨委書記凡金田表示,此舉主要是“上市公司(金陵藥業)想保全資產”。
另外,宿遷最好的民辦醫院之一鍾吾醫院,2012年引入複星醫藥控股時,也變更登記為營利醫院。
宿遷當地的民營醫院投資人私下裏坦率承認,有的醫院一直以“融資利息”的名義,給股東以部分回報。這種不規範操作顯然是權宜之計。
據悉,為促進健康產業的發展,國家將出台前述[國發2013(40號)]文件的實施細則,屆時進一步推動社會資本辦醫的具體政策或許有望明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