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訊 月29日,作為國內首隻“純醫院股”,鳳凰醫療在香港掛牌上市受到各方關注。
有關人士指出,盡管國內民資此前已有涉民營醫院投資,但作為醫院運營商上市的,鳳凰醫療之前尚無先例。資料顯示,在鳳凰醫療前身為創立於1988年的吉林創傷醫院,目前是全國最大股份製醫院投資管理集團。
作為旗下醫院性質多為“非營利性醫院”的集團,在鳳凰醫療多年來通過管理托管醫院、供應鏈等方式實現獲利。根據相關規定,非營利醫院的投資者不能通過分紅獲利,且不能通過股份轉讓“套現”。因此,鳳凰醫療的獲利模式被分析人士認為“巧妙”、“可借鑒”。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朱恒鵬認為,此次三中全會關於醫改的方針全麵放開了民資辦醫院的限製。其中“(社會資金)多種形式參與公立醫院改製重組”的規定,即包括鳳凰醫療已經實踐的托管服務在內。“這是政府強調了市場的絕對地位。”
有分析人士認為,鳳凰醫療嚐試已久的醫院托管模式,符合國家關於醫改的方向,“說明企業對於國家政策有前瞻性的判斷,押中了政策”。(潘曉娟)